本報訊(記者 楊汛)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開市鑼”,北京碳排放權交易正式拉開帷幕。昨日,本市碳排放權交易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正式開市,截至休市,交易量達4.08萬噸,成交額204.1萬元。本市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實際上是以經濟手段減少本市二氧化碳以及大氣污染物PM2.5等的排放,將有利於治理大氣污染。
  昨日上午11時,位於太平橋大街的北京環境交易所內人頭攢動,一派熱鬧景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交易大廳內足有一面牆大小的顯示屏上。
  11時30分,鑼聲一響,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和京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熱電廠以50元/噸交易價格成交2萬噸碳排放量;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和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熱電廠以50元/噸交易價格成交2萬噸碳排放量。
  值得註意的是,這兩筆交易都是線下的場外交易。市發改委資環處負責人表示,交易規則中對大額交易採取協議轉讓。超過1萬噸的碳排量交易,會對市場價格造成影響,因而必須進行場外交易。
  而就在兩筆線下交易進行簽約的同時,大屏幕上也開始實時滾動線上交易的信息。在屏幕的右側,綠色的字體顯示出4筆“賣出”交易的掛單。“這就是說明,已經有企業將自己的碳排放權掛在了交易平臺上,等待買家。”環交所相關負責人正說著,屏幕上的綠色掛單已經迅速減少,短短5分鐘左右,就從4個變成了2個。
  “有2筆線上交易已經成交了。”環交所相關負責人透露,昨日開市當天線上交易達成3筆,成交量800噸。照此算來,截至昨日休市,總成交量達4.08萬噸,成交額204.1萬元。場外轉讓均價50元/噸,線上公開交易均價則為51.25元/噸。
  市發改委資環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昨日參與交易的單位有央企,也有市屬企業;有履約單位、也有非履約單位;既有履約單位之間的交易,也有非履約單位與履約單位之間的交易。“這體現出企業和單位積極主動履行節能減碳責任,同時也表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會為企業和單位提供一條市場化的低成本節能減碳新路徑。”
  此外,昨日京津冀晉蒙魯六省區市簽訂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合作研究協議,為推動區域性碳交易市場建設奠定基礎,並有望為區域聯動協同治理大氣污染提供市場化手段。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力爭建成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十二五”期間以北京等省區市為試點進行探索。京津冀晉蒙魯六省區市發改委簽訂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合作研究協議,擬在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額核定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究,為建設區域性碳交易市場奠定基礎,為推動建設全國性碳交易市場探索經驗。
  建設碳交易市場,是協同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PM2.5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主要來源於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兩者同根同源,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等大氣污染物。六省區市開展跨區域合作研究,有望為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區域聯動協同治理大氣污染提供市場化手段。
  名詞解釋
  碳排放
  碳排放是指在人類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產生並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溫室氣體的統稱,其數量一般均換算為噸二氧化碳當量計算。由於這些氣體會像溫室一樣導致地球錶面變暖,通常稱為溫室氣體。
  碳排放權
  碳排放權是根據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達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或相關法律要求,一個國家、地區或單位在限定時期內可以合法排放一定額度的溫室氣體權利,通常稱為“配額”。
  碳排放權交易
  碳排放權交易是指在一個特定管轄區域內,允許獲得碳排放配額的排放主體將其剩餘的指標拿到市場上買賣,使得碳排放權像普通商品一樣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易,確保區域實際排放量不超過限定排放總量的一種減排措施。  (原標題:碳排放權交易開鑼 首日成交4萬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13fjur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