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多方元素正不斷註入,“居家養老”的概念正在延伸、豐富
  曾經和老媽聊天,您老了,咋過呀?
  老媽回答得挺乾脆:“才不和你過呢,我去養老院,一個人要多清凈有多清凈!”
  哎呀,挺“時髦”啊。然而,細聽語氣,酸溜溜的,臉兒也繃著。我立馬討好:“哪能呀,您肯定跟我過呀!”聽這麼一說,老太太臉色活泛過來了。
  咱們跟歐美國家還真不一樣。國務院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在家安享晚年,而不是去養老院,依然是大多數中國老人的想法。
  有人說,養老光靠居家?人的壽命延長了,老齡化社會來了,小兩口要養雙方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得上班兒,這麼重的擔子光靠倆肩膀,可夠瞧的!
  靠居家,沒說光靠居家啊。現代社會,多方元素正不斷註入,“居家”的概念正在延伸、豐富。
  社區,可以成為廣義上的“大家”。辦老年食堂、托老所、提供洗衣做飯等服務已不稀奇,社區把一個個家庭容納進來,並打破單個家庭獨立、隔離狀態,創造出有關聯的共同體。一方面它承擔了部分家庭照料的功能,給子女減壓;另一方面也讓老年人走出家門,重建歸屬感,可以解決老來孤獨等難題。
  志願者,也加入進來,成為新的“家庭成員”。高校志願服務隊、青年愛心團體、子弟兵隊伍……走進社區、走進空巢老人家中,或是給養老機構做義工、或是幫著老人買米買油、或是一起過個節、或是陪著說會兒話……這些不是子女的“子女”,能做不少事,能暖老人心。
  政府更有用武之地。購買服務,做好社區機構、志願隊伍的孵化器;發揮托底作用,給困難家庭以扶助;主動作為,根據實際情況出台政策,引導養老服務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好多事,等著政府主導呢。
  養老,既是個人小家的事,也是社會大家的事。等爸媽歲數大了,盡心照料自然應當應分,但同時也希望能有社會力量幫我分擔。這樣,我會更踏實。
  養老居家 服務須到家(鏈接)
  政策指導
  ■2013年9月 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要求:
  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地方政府要支持建立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定製服務。要支持興辦或運營老年供餐、老年活動中心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項目
  發展居家網絡信息服務,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
  各地探索
  ■南京市鼓樓區,2003年率先創建“居家養老服務網”
  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社會養老機構合作,免費為孤寡、獨居老人和困難老人家庭提供生活照料服務
  ■杭州西湖區,推出“喘息服務”
  政府統一購買服務,專業服務人員上門入戶,每年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提供5至28天的照護,讓親屬“喘口氣”
  ■北京、上海、天津、昆明等地建立社區老年食堂
  老人用餐有優惠,交流無距離。例如,在昆明東華路社區老年食堂,100元就能就餐30次  (原標題:養媽只靠自己嗎(民生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13fjur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